
在我國黑龍江省與(yu) 吉林省交界處,有一種六七米高的樹,每到夏季,樹幹就像熱得出了汗。“汗水”蒸發後,留下的就是一層白似雪花的鹽。人們(men) 發現了這個(ge) 秘密後,就用小刀把鹽輕輕地刮下來,回家炒菜用。據說,它的質量可以跟精製食鹽一比高低。於(yu) 是,人們(men) 給了它一個(ge) 恰如其分的稱號——“木鹽樹”。
樹如何能產(chan) 鹽?說來話就長了。一般植物喜歡生長在含鹽少的土壤裏。可有些地方的地下水含鹽量高,而且部分鹽分殘留在土壤表層裏,每到春旱時節,地裏出現一層白花花的堿霜,這就是土壤中的鹽結晶出來了。人們(men) 把以鈉鹽為(wei) 主要成分的土地叫作鹽堿地,山東(dong) 北部和河北東(dong) 部的平原地區有不少這樣的鹽堿地。還有濱海地區,因用海水澆地或海水倒灌等原因,也有大片鹽堿地。植物要能在這樣的土壤裏生存,的確得有些與(yu) 眾(zhong) 不同之處。否則,根部吸收水分就會(hui) 發生困難,同時,鹽分在體(ti) 內(nei) 積存多了也會(hui) 影響細胞活性,會(hui) 使植物被“毒”死。
木鹽樹就是利用“出汗”方式把體(ti) 內(nei) 多餘(yu) 鹽分排出去的。它的莖葉表麵密布著專(zhuan) 門排放鹽水的鹽腺,鹽水蒸騰後留下的鹽結晶,隻有等風吹雨打來去掉了。瓣鱗花生活在我國甘肅和新疆一帶的鹽堿地上,它也會(hui) 把從(cong) 土壤中吸收到的過量的鹽通過分泌鹽水的方式排出體(ti) 外。科學家為(wei) 研究它的泌鹽功能,做了一個(ge) 小實驗,把兩(liang) 株瓣鱗花分別栽在含鹽和不含鹽的土壤中。結果,無鹽土壤中生長的瓣鱗花不流鹽水,不產(chan) 鹽;含鹽土壤中的瓣鱗花分泌出鹽水,產(chan) 鹽了。所以,木鹽樹和瓣鱗花雖然從(cong) 土壤中吸收了大量鹽分,但能及時把它們(men) 排出去,以保證自己不受鹽害。新疆有一種異葉楊,樹皮、樹杈和樹窟窿裏有大量白色蘇打——碳酸鈉,這也是分泌出的鹽分,隻是不同於(yu) 食鹽罷了。